第(1/3)页
他从户部退下来不久,对户部情况知之甚详。
“之前户部倒是留了不少银子以备皇帝大婚所需,姑且不说这笔银子够不够,就但说邀请周边藩国前来观礼,要给他们的赏赐就不是户部所能承担的。
永乐时朝廷有银子,可现在没有了啊。”
王国光很是焦急,暗恨李幼滋不分是非,明显不是户部能承受之重,居然还不出言反对。
“汝观莫急,此事内阁已有计较。”
关键时候,还是张四维出声劝阻道。
“子维,你不知道其中难题。
那些国主和使者来我大明,出入食宿皆由我大明承担,他们向陛下进贡,但户部要那银子赏赐给他们”
王国光马上就继续说道,生怕张四维不知道其中猫腻。
“那些赏赐之物,不能吃不能喝,多是奇巧之物而已,而陛下给的赏赐数倍于其在本国价值,实在是大大的亏本。
所以宣德时期,满朝诸公皆反对继续下西洋之举,实在是劳民伤财。”
“呵呵.”
闻言,魏广德一阵轻笑,随即在王国光恼怒前,魏广德收起笑容正色道:“王尚书对当年之事知之甚详,既如此,当知道当年满朝诸公反对的原由。
此次下西洋,带上朝廷在各地府库中的商品前往,将其贩卖于其国,互通有无当如何?”
魏广德说下西洋的船队会带着府库里的东西前往,还要过去做生意,王国光就是微愣。
别说大明的商品能不能卖出去,但就是西洋商人不定时就会带着勘合来大明做生意就该知道,大明的商品肯定是不愁销路的,还有得赚。
否则吃饱了才大老远跑到大明来做生意,承担巨大的风险。
“魏阁老的意思是,先赚一波,再赏赐回去?”
王国光逐渐平息怒火,出声问道。
“正是。”
魏广德点点头,“宣德朝反对的原因,无非就是亏了朝廷,但若此次西洋之行,朝廷不亏呢?”
“那我就不反对了。”
王国光明白当年是怎么回事儿,就是肥了皇帝亏了户部,所以才满朝文武借反对下西洋。
可若是主导权交到朝廷里,那情况就不同了,下西洋之利会流入朝廷,虽然最主要是户部,但那也会极大改善朝廷的财政状况。
“户部也不反对此策,已经将各地府库中适合参与此次贸易的商品和数量报予内阁。”
到这时候,李幼滋也不得不表态了,前尚书都公开说出支持的话,他还能怎么样。
实际上,他压根不明白其中之利,否则之前也不会显得犹犹豫豫。
王国光和李幼滋的表现,着实震惊了马自强等人,他们是想不明白其中道理。
郑和下西洋的事儿,毕竟过去百多年了,他们也只知道花销巨大,所以当吃满朝百官齐齐反对,最后倒逼宣德皇帝暂停下西洋。
注意,宣德皇帝只是暂停下西洋,所以才有之后英宗皇帝想要恢复的行动。
只不过还是想要维持永乐旧制,由内廷主导此活动,所以在此遭到满朝反对,再有沿海造反,蒙古异动,最后不了了之。
都察院陈瓒这时候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当年满朝诸公反对,总有反对理由吧。
现今二位支持,也该有让人信服的理由吧,否则都察院绝对不会同意此事。’
对于陈瓒的反对之言,礼部尚书马自强微微张开的嘴巴也马上闭上,他要等王国光对此做出解释。
毕竟,他曾经是户部尚书,对此段历史了解,自然应该是有理由的。
只是,此时马自强已经领先六部九卿率先想到了下西洋后的事儿,那就是可能会有西洋和南洋诸国国主、使者来到大明,在万历皇帝大婚上观礼。
这是什么?
万国来朝。
一个词出现在他脑海里,想着就有一点激动。
如此盛事若是能够出现,对于现今的大明意义重大。
于是,他双眼炽热的看向王国光,只要他能够给出一个相对让人接受的理由,礼部也会选择全力支持这项决策。
王国光这时候没有直接开口回答,而是环视屋里众人,又下意识看看堂外,这才开口说道:“之前我已经说了,下西洋之后的结果,是朝廷亏本。
但实际上,下西洋的收益也是巨大的,只不过这部份收益并没有弥补朝廷的亏空,而是大部流入内廷之中。
以当前户部的财政,是肯定无法支持如此盛达仪式的。
但若下西洋的收益能够流入户部,户部不仅能够支撑此项开销,兴许还会有所结余,极大的改善户部财政状况。”
王国光并没有过多强调当初反对下西洋决策根本原因,但是却说出若是朝廷主导下西洋,则对财政有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