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祭祀江神 (四千二)-《神话鹿鸣》


    第(1/3)页

    洪水退去后,幸存的数千灾民下了山。

    洪灾来临,神鹿出手变化仙鹤,拯救洪水中灾民的故事,迅速流传开来。

    整个蜀郡一带的百姓,都知道城外某座高山上,居住着一头神通广大的神鹿。

    不过许多人再上山或想要拜谢,或出于其他目的想要见到神鹿,都没有成功。

    陆岐躲了起来,继续潜修。

    他的初步目的已达到,没必要再见灾民和其他人。

    数千灾民已足以证明他的存在。

    只需等着李冰上山求他出手相帮一起对付恶蛟就行了。

    故事叫李冰斗蛟,而不是李冰斩蛟,因为李冰不是和恶蛟交手了一次,就将轻松利落的恶蛟斩杀。

    而是三番两次相斗,最后废了好大一番力气,他才将恶蛟除去。

    等李冰来到蜀郡,见识到恶蛟厉害后,凭他一人没有十足把握除去恶蛟,必会想寻求帮手。

    原本故事中与恶蛟两三次相斗颇为凶险艰难,李冰却始终未求助他人,是因为他没得选择,没人可以让他求助。

    但他来了便不同了。

    假若李冰想寻求帮助时,听到不久前洪灾发生时,有神鹿下山施展法术救助数千灾民,可以料想他必会上山来来寻找他,请他出手一起对付恶蛟,为百姓除害!

    陆岐耗费法力两三天几乎不眠不休的持续救人,之后又照顾了灾民近半个月,仅仅是为了通过灾民之口让李冰知晓他,引其来寻找。

    听起来似乎有些麻烦,好像有更简单的做法,比如只需等李冰来到蜀郡,见过恶蛟后,他直接找上门去,说帮他对付恶蛟。

    凭他的瑞兽血脉,李冰应当不会怀疑,会高高兴兴的接纳。

    但,人对自己轻易得来的东西往往不会重视。

    主动找上门去说要出手相帮,与被找上门来被李冰请求出手。

    虽然最后所做之事都一样,是和李冰一起对付恶蛟。

    但前者和后者,李冰心中对他的重视程度与感激之情,绝不相同。

    这关系到他到时在恶蛟死后,开口讨要恶蛟尸首时,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所以之前的一切付出,其实都是为了以后。

    时间如白驹过隙。

    又是一月过去。

    蜀郡郡府在这期间,派人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流离失所的百姓,在互相帮助下重建家园。

    百姓对亲人葬身在洪水中的伤痛还未抚平时。

    各村各县辈分大、德高望重的长者与乡贤汇聚一堂,开始商量祭祀江神的事。

    因为他们与恶蛟商量好每年祭祀的日子又到了。

    居住在大江附近百姓与恶蛟约定好,每年一次祭祀,三牲五畜、童男童女,恶蛟要保证不兴风作浪,掀起洪灾,保佑他们风调雨顺。

    但他们不久前才遭受一次洪灾,不知多少亲人和村民在洪水中死去。

    大家都对祭祀恶蛟这件事,十分抗拒和愤懑,反对祭祀的声音此起彼伏。

    “明明我们去年已老老实实的祭祀。

    那恶神今年却还掀起洪水,冲毁我们田地与房屋,使许多人死在洪水中。

    附近数十个村子都遭了殃。”

    我们为什么还要祭祀他!”

    “对,这种事已不是第一次了!

    他亲口承诺的事情,却屡次违背。

    我们这些村子每年都按照他要求,举行盛大祭祀,但他仍隔几年就毁诺掀起洪水!

    说保佑我们风调雨顺,他根本没有做到!

    而且他要三牲五畜,也就罢了。

    可那恶神还要吃人,每年都是活生生两条人命!

    那都是还未长成的男娃女娃,就那么被他吃了!”

    有老人神色悲愤无奈,用拐杖重重敲着地面,道。

    “反正祭祀也无用,那干脆就不要再祭祀了!”

    有身体仍硬朗的老人,红着脖子拍桌,怒声提议道。

    “对!”

    “说得对!”

    屋子内各村老人纷纷提附和。

    “现在每年祭祀,他只是偶尔掀起洪水。

    如果不再祭祀,他每年都掀起洪水,我们该怎么办?”

    有人突然道。

    “……”

    屋内一众吵嚷的声音一下安静下去。

    “神鹿……

    对,神鹿!”

    半晌后,有人像忽然想到什么,如抓到救命稻草,打破寂静欣喜道。

    “神鹿救了我们,它救苦救难,普救众生,一定不会对这件事坐视不管。”

    “请神鹿出手对付恶神,我们早就想到。

    但奈何上山寻找神鹿的村民,找了许久,都没有见到神鹿。

    神鹿还在不在那处山上也不知道。”

    有人叹息。

    “以前从未听说过关于神鹿的事。

    神鹿或许是从仙界下凡,救下我们后已回返仙界。

    又或者只是路过这里,出手救下我们,之后就走了。”

    “怎么会这样!”

    那人刚想到解决之法,以为看见希望,得知这个消息,无法接受,长声哀叹。

    屋子又陷入沉默,众人更加绝望。

    半晌过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