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一条狗-《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第(2/3)页
第六,丰富了通信联络训练,有改以往单一的无线电通讯,增加了有线通讯、运动通讯、建议信号通讯等形式,要求掌握通信装备的使用和维护,提高基干民兵在实战中的通信联络能力。
第七,加强工程作业训练,要进行简易工程建设和维护,如挖壕沟、修筑掩体、架设桥梁等,提高民兵的工程作业技能。
第八,强化防卫作战训练,学习城市防御、要点守卫、反恐维稳等战术,提高基干民兵的防卫作战能力。
第九,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强化基干民兵的政治觉悟和忠诚度。
第十,特别增加了心理训练,要关注培养基干民兵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对战争和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
红星联合广播电台全时段插播了这一轮训动员令的消息。
透过无线电讯号,播音员于海棠用嘹亮清脆的嗓音宣读了李学武在动员令最后做出的指示:
要求全体基干民兵严格按照训练科目及内容,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敢于战胜一切困难,敢于压倒一切敌人,坚决完成组织和人民赋予的新时期使命任务努力训练,为全面提升民兵的军事素质、战斗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为国防和地方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
“领导、领导,找您有事。”
李学武从主办公楼的办公室里出来,在走廊撞见了一身干练女士行政套装的于海棠。
(附:当时的干部装也还行)
“干嘛,你不会是又来堵我的吧?”李学武好笑地看了她一眼,脚步没停,边下楼边说道:“我真的没时间。”
“哎呀,不是说采访的事——”于海棠同李学武身后跟着的周苗苗笑了笑,追着李学武下了楼,“瞧把您给为难的。”
“哈哈哈——”李学武没在意她的语气,笑着说道:“只要不采访,不去录节目,什么都好说,什么都好说。”
“您现在可是我们的主管领导呢!”
于海棠听他这么讲,娇嗔着说道:“有您这么不支持我们工作的嘛,那往后谁还来信任我们了。”
“再说了,从去年年初我接手广播站节目变革工作以来,邀请了您多少次了,每次您都拒绝我——我们都没信心工作了!”
“瞧你这张嘴,真不愧是红星厂金牌广播员!”
李学武点了点她,道:“我现在忙的快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了,你可行行好,饶了我先!”
“好好好,先不说采访!”
于海棠也是打蛇随棍上的主儿,知道李学武难请,今天的机会难得,还不是赶紧说正事?
“我知道咱们厂正在投建广播电视大楼,这大楼还没建成,新设备我先不跟您要,”她笑着挽了李学武的胳膊说道:“您能不能先支持一下我们的文艺节目人才建设工作需要啊?”
“什么广播电视大楼?”
李学武好笑地看了她一眼,示意了她下台阶要小心,嘴里强调道:“那是文艺出版社的大楼,这咋还成你们自己的了?”
“我们跟厂报各叫各的。”
于海棠顽皮地眨了眨眼睛,笑着说道:“这叫各凭本事,争优争先。”
“好么——从这儿争优争先啊?”
李学武笑着点点头,走下了楼梯,进了大厅问道:“说说吧,你要我怎么支持你们那个文艺节目人才建设工作需要啊?”
“我可不是为难您啊!”
于海棠松开了李学武的胳膊,认真地说道:“您也知道,文艺广播节目在周边和系统内,咱们厂算是开了先河了。”
“就算是想要跟同行学习先进工作经验,也没有咱们这样丰富的节目形式,”她看了李学武询问道:“您看能不能让我去文艺宣传队挑选有思想、有潜力、有真正实力的专业演员啊?”
“我保证,绝对会把文艺节目做好,争取做的更专业!”
“专业的事请专业的人。”
李学武走到了大厅门口,思索着点点头说道:“你的这个工作思路是对的,但还是有些狭隘。”
“有潜力,有思想,并且愿意从事广播文艺工作的,可不仅仅只有文艺宣传队有好苗子啊。”
他点了点于海棠说道:“你有没有想过,咱们的基层队伍,一线工人里也有优秀的文艺代表?”
“当然了,我并不是否定你的建议。”
李学武拍了拍她的胳膊,说道:“你去文艺宣传队挑选骨干来充实文艺节目人才需要这一点没什么问题。”
他回过头给周苗苗交代道:“你帮我记一下,回来帮我联系宣传处问一问,看能不能组织个宣讲会。”
“这也算是业务人才调整了,给文艺宣传队多一份选择。”
“好的,领导,下来我就安排。”
周苗苗认真地点点头,在笔记本上做了记录,李学武现在没有秘书,大办公室里逮着谁谁就跟着他出门办事。
今天是她主动找的李学武,目的也是见缝插针,多跟着他接触联系,也是为了学习。
“但我有个前提啊。”
李学武走下台阶,在上车前给于海棠强调道:“部门间调动工作和岗位,要征求职工本人的意见,不能来硬的。”
“我明白——”于海棠笑着说道:“强扭的瓜不甜嘛。”
“那就好,我回来再说,”李学武见她理解了自己的意思,点点头说道:“广播站你们做的不错,要多学习、多创造。”
“谢谢领导的叮嘱——”
于海棠站在了车边,笑着客气道:“那我等您回来。”
嗯,声音有点甜啊——!
周苗苗听说过关于于海棠的一些历史,被这一声高甜的“等你回来”勾起了一些记忆,上车前特别看了她一眼。
而这个时候,于海棠也看向了她。
双目对视,光影交错。
确认过眼神,是一样的狠人!
一个敢于“奉涎”,一个敢于“担裆”。
——
说工作忙,不愿意接受于海棠的采访,李学武可并非托词。
因为他是真的忙。
乘坐鸿途一号小客车,马不停蹄地先是看了厂办公大楼双子楼的建设施工现场,又赶去了丰台看新京一轧钢厂的选址。
盯着红星厂办公大楼的建设很正常,去看新京一轧钢厂的选址干什么?
你可说了呢,关系大了。
红星厂同京城工业早有约定,红星厂坚持要迁轧钢厂去往钢城,节省运输成本和建设成本。
更是为了完成亮马河工业区的整体建设规划,迁走重工业。
可京城工业不舍得轧钢厂这么好的重工业资源,双方僵持了一局,达成了最终的约定。
既然红星厂要在钢城建设全新的轧钢厂,使用全新的设备和全新的生产工艺,那旧有设备和技术将面临淘汰的局面。
说是旧设备,可此前红星厂并没有新建工厂的计划,每年都有设备更新和改造,所以是比较有生产力的轧钢工业。
红星厂不要这些工艺和设备了,京城工艺又舍不得,双方一拍即合,在丰台选了块儿地,建设新京城第一轧钢厂。
好了,红星厂要负责协助新京一厂的选址、建设、拆迁和恢复生产力等等一大堆的工程,直到这里完全自主运营。
有人问了,红星厂这是闲的吗?卖设备还带手把手教的?
这不是闲的,这是为了省钱。
新厂还没建成呢,旧厂还没拆迁呢,所有设备和工艺就都卖出去了,减少了折损和土地占用率,这是不是省钱?
有新京一厂兜底接盘,一些不愿意跟随新厂去往钢城的职工有了安置和接收的单位,是不是省了一大笔安置费?
用了红星厂的设备和工艺,又延续和接收了部分红星厂的工人,那新京一厂是不是还得使用红星冶金厂的材料啊?
这是摆在明面上的好处,还有很多隐藏在背后的优势呢。
双方达成合作意见,减轻了红星厂在集团化过程中京城工业反对的力度,也加深了双方的合作基础。
而且,新建京一厂不花钱的吗?
“市里有自己的建筑公司。”
鸿运一号车上,是工业负责人赵富春好笑地看了李学武一眼,问道:“我们凭什么非要用红星厂的工程队呢?”
“因为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工程建设项目负责啊。”
李学武很直白地讲道:“新京一厂用的都是我们的设备和工艺,车间该怎么设计和施工,当然是我们更专业了。”
“再一个,我们完全敢为自己的施工技术和质量负责。”
“啊,照你这话说,要是不用你们的工程队,出了机器与车间配套不符的情况,你们还不负责了呗?”
赵富春好气又好笑地说道:“哎!你这是不是威胁我呢?”
“瞧您这话说的,我拿刀架您脖子上逼着您用我们的工程队了?”
李学武这嘴也是不让份儿的,瞅了眼赵富春说道:“我只是强调了我们的技术好,质量可靠,谁让你胡思乱想了?”
“你这么说我不得不想啊!”赵富春点了点他道:“我就知道你鬼心眼多,干什么都不吃亏。”
“您这算人身攻击了啊,小心我告你诽谤。”
李学武嘴里说着玩笑,抽空看了窗外一眼,手指在地图上滑动,确定着此时他们所在的位置。
“你们选的这块地儿真不错,交通便利、征地方便,就是地势有点低,不过可以在排水系统上下工夫。”
“要新起一座重工业呢!”
赵富春拿起手边的望远镜看了看远处,嘴里说道:“市里批了两百万的建设资金,我的压力山大啊。”
“两百万,还是利旧的情况下,”李学武琢磨了一下说道:“那不开玩笑的说,这个工程还真就得给我们。”
“呵呵——怎么说?”
赵富春的视线从望远镜里收了回来,打量了李学武一眼,问道:“不要故弄玄虚啊!”
“草,说正事呢,讲话要负责任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