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第 244 章-《画风不同可以兼容吗[综武侠+原神]》


    第(2/3)页

    “臣初步的想法是,多开设几个比赛项目,然后在各地选拔每个项目的头三名,来京城参加总决赛,如马球、蹴鞠、相扑、长短跑、射箭等等,无论男女,皆可参加,每个项目头三名都能拿到一定金额的奖金,还可在赛场周围设立观众席……”

    行秋洋洋洒洒说了一通,赵佶越听越觉得,这可比单纯的马球比赛有趣多了。

    他想了想,这不是什么难办的事,便心情很好地笑着道:“既然这个想法是你提出来的,我便将此项盛会交给你来办,如何?”

    那真是再好不过,这可是扬名加吸引人才的好机会,就是赵佶不说,行秋也会想办法把这个差事接过来的。

    行秋当仁不让地说道:“臣定当全力以赴,圆满完成此事。”

    一抬眼,发现太子殿下赵桓表情不善地瞪着他,两个黑黝黝的眼珠子就差写着“佞臣”二字。

    “父亲,动用如此多人力物力,只为玩乐,是否太劳民伤财?”赵桓想也不想地就对赵佶说道。

    赵佶一听就不高兴了,任谁在高兴的时候被泼冷水都笑不起来的。

    他没好气地想着,只是办个比赛,又没让人去修长城,能花多少钱,怎么就劳民伤财了?!

    太子就是不行,哪比得上郓王贴心,就知道一天到晚给自己添堵。

    看这父子两脸色一个赛一个地不好,行秋急忙道:“殿下,只是将场地布置一番,再修个看台,周围摆些观赛用的桌椅板凳,花不了多少钱的。”

    赵楷冷冷哼了一声:“若到时费用花超了又待如何?”

    行秋满心无语,花多就花多了呗,比起你老子那些奢侈的喜好,办个运动会才能花多少。

    而且,他从前为大宋做了那么多好事,光是多次对天灾的预警,就不知挽救了多少百姓,帮朝廷省了多少钱了。赵桓堂堂太子,见了自己不说感谢一声,反倒因为和老子怄气,把对赵佶的怨气撒在自己头上,就这人品和性格,能讨人喜欢就怪了。

    行秋脸上笑容不变:“臣来补上就是。”

    赵佶冷哼一声,说道:“此事暂且这么定下来,枕玉,你和郓王全权负责,有什么难处,你找他就行了。”

    行秋愣了愣,抬眼看向赵佶,后者不着痕迹地给他使了个眼色。

    行秋瞬间会意,这是打的让自己多和赵楷接触接触,看看他是不是下一任天子的主意?

    他心里暗笑,口中应下来。

    说起运动会,赵佶又想起另一个好玩的,那就是行秋在书里写的阅兵典礼。

    大宋当然也有类似的,但已经许多年没有举办过,而且论规模,完全无法和书中的描写相比。

    刀切一般的队形,整齐划一绷在一条直线上的姿势,气势恢宏的口号,威武雄壮的王者之师,光是想想这些令人激动的场面,就能让赵佶这个纯粹的艺术分子莫名兴奋。

    要不要学着书里那样,也办一场别开生面的阅兵礼呢?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赵佶很快又压下。

    跟运动会这种玩乐性质的不同,阅兵到底是严肃的事,他目前也没太多兴趣放在这上面。

    …

    从赵佶那离开的时候,赵楷说要好好跟他商量下运动会的具体章程,又把他叫到了位于宫外的宅子。

    比起运动会,赵楷对行秋本人更感兴趣。

    十七岁的少年,虽然遗传了父辈的艺术基因,但也是对小说中的江湖充满幻想和好奇的年纪。

    行秋有心和他打好关系,便挑了些往日行侠仗义的趣事说给他听,听得赵楷不住感叹。

    “沉水剑?这么说来,国师还是个剑术高手?”他两眼放光地问道,“比得上沉秋大侠吗?”

    唔……碰到自己的读者粉丝了。

    行秋一点不谦虚地微笑:“王爷,我在塑造沉秋这个角色时,参考的原型就是不才区区在下,他会的,我都会。他不会的,我也会。”

    “是吗……?”赵楷迟疑地问。

    见他似乎不信,行秋也不多话,以指并剑,一道蓝盈盈的水剑向身旁的树上砍去,一根手腕那么粗的树枝掉在两人脚边。

    赵楷瞪大了眼,他捡起树枝,对着断面看了看,又盯着行秋掩在袖子里的手不错眼。

    “刚刚那是什么?”要不是顾及礼仪,他甚至有种把对方的手捉在手里看个够的冲动,“你的指尖刚刚飞出去的那个。”

    赵楷比划着行秋刚才的姿势。

    行秋:“是我自己悟出来的一种功法,王爷可以把它看做是内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样啊……”赵楷似懂非懂地点头。

    “对了国师,你再好好跟我说说运动会的事。”赵楷将话题导回正轨,“你先前说的那些项目,好些我都没有听过,比如这个长短跑……”

    “王爷叫我行秋就好。”行秋笑眯眯道,“或者枕玉也可以。”

    赵楷从善如流地笑着改口:“行秋。”

    行秋便将比赛的所有项目和赵楷讲了一遍,包括各地选拔标准,报名对象,赛事流程,以及场地的布置等等。

    赵楷听完,心里有数了。

    这事有多重好处,不需要花费太多人力物力,只要百姓们看的高兴,便能承他一份情,毕竟这事他是最大的负责人之一。

    其次,办得好了,父亲也会高兴,对他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想到这里,赵楷十分大方地说道:“这事你写个具体章程,从报名人数到需要花费的金额,写好了拿给我,我立刻让各地着手去办。”

    章程自然早就写好了,只是需要过两天才能拿出来。

    从赵楷的宅子里出来,行秋一个人走在街上。

    运动会的顺利在意料之中,他在烦恼,要怎么才能自然不留痕迹地提起阅兵典礼这事。

    最理想的状况是赵佶自己提出来,因为插手军队在任何朝代都是不明智的举动,很容易被当权者无端猜测,哪怕他再受皇帝宠信也不能轻易张这个口。

    所以他才会按照后世的场景,用大量笔墨在书中描写了诸多气势磅礴的场景,就是想引出赵佶的兴趣,谁想今天见面,赵佶并没有提出这事。

    或者,他可以走赵楷的路,先引赵楷上钩,再由他去给赵佶说,效果说不定还更好一点?

    正走着,余光瞥到前方站了两人堵住去路。

    “杨志。”行秋挑了挑眉毛,视线移到旁边,嘴角笑容放大,“鲁达。”

    拦住他的正是鲁智深和杨志,二人手中各提一个包袱,背后挂着毡帽,衣摆下方和靴子上沾了星点泥土,一副远道而来风尘仆仆的打扮。

    鲁智深也不绕弯子:“洒家和杨志兄弟不做头领了,不知能否在官人这里讨口饭吃?”

    行秋笑容灿烂:“来了就是兄弟,只要有我在一天,断不会少了二位兄弟一口肉吃。”

    这可真是,想什么来什么,他的副队长这不就有了吗?

    至于杨志,可以让他管一百个人,受武松和鲁智深的领导,同这二人一起,教授府中私兵们武艺。撇开其他不谈,杨志在梁山一众功夫高强的军官中都能排到前几名。

    他根本不提小种经略相公那一茬,径自带着两人回家,武松对二人的到来欣喜异常,时迁也跟着表现出欢迎的姿态。

    等鲁智深和杨志洗涮一净,换上仆人提供的新衣,又报餐一顿后,行秋才说了对二人的安排。

    “区区不才,蒙受圣恩,被官家封了国师一职,手里正好有几个空出来的位子。”在鲁智深和杨志期待的目光中,行秋继续道,“只是,我这个国师到底是虚名,比不得一些手握实权的大官,所以能给你们的,也只是些不起眼的职位,若是想奔个远大前程的,我恐怕暂时没这个能力。”

    行秋觉得丑话得说在前头,自打他帮宋江做了官,肯定有心思活络的,想着依靠自己走宋江的路,吃朝廷这碗饭。
    第(2/3)页